北京市延慶區統籌長城文化資源整體性保護、系統性傳承,高標準推進中國長城博物館建設,制作推出“外國領導人登長城”微視頻,舉辦北京長城音樂會、八達嶺長城文化論壇等品牌活動,創新推出“外骨骼機器人”“全國首個中英文版AI旅行助手—明小兵”等長城智能旅游新體驗,推動長城文化進校園,努力將延慶長城打造成為遺產保護利用新高地、國際交流交往“會客廳”、文明交融互鑒“連心橋”、國際旅游休閑目的地、展示國家形象主地標。
這是記者24日從“一把手發布·京華巡禮”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延慶區專場上獲悉的。
北京市延慶區委書記于波表示,該區深入挖掘地區生態、冰雪、紅色、媯河等特色文化資源,融合打造媯河生態文化休閑帶,積極推進冰雪文化傳承和冰雪運動普及,青少年冰雪競技隊伍在市級以上比賽中斬獲獎牌500余枚,大力拓展平北紅色文化圈,創新推出“媯河夜畫”沉浸式實景演出,媯川文化底蘊充分彰顯。
延慶區堅持文旅體商深度融合,聯動長城、世園、冬奧三張“金名片”,成功舉辦21場國際、國內高級別冰雪賽事,推出延慶奧林匹克園區“海陀之夜”、世園公園草莓音樂節、八達嶺“夜長城”、龍慶峽冰雪嘉年華等特色品牌文旅活動,獲評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、冰雪旅游十佳城市等榮譽稱號,2021—2024年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年均增幅均超20%。
發展無人機等重點產業
延慶區堅持創新驅動培育新質生產力,著力發展無人機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、體育科技、園藝科技四個重點產業。
以無人機為例,該區聯合市級部門出臺北京市無人駕駛航空示范區建設方案、促進中關村延慶園無人機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,成功集聚航天飛鴻、清航紫荊等超百家行業領軍企業,國內首個無人系統產業生態聯盟、全市首個中關村低空技術產業園相繼落戶,2024年低空技術產業營收24.4億元、比2022年增長了近四倍。目前正加快推進低空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先導區建設,努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低空產業要素集聚區,建設國際一流、國內領先的無人駕駛航空產業發展高地。
延慶成為全市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之一
延慶區掛牌成立自然保護地管理處,加強該區16處自然保護地資源統籌和保護利用。編制實施區級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,統籌野鴨湖國際重要濕地保護修復、野生珍稀植物資源調查保護等工作,全域生物多樣性空間格局持續優化,該區共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00種,其中一級23種,二級77種,占全市77%,國家重點保護植物12種,其中一級1種,二級11種、占全市75%,延慶成為全市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之一。(來源:中新社 作者:陳杭)